西园街道纪检监察工委工作人员利用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数据核查。
在公职人员违规兼职挂证取酬问题的整治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着涉事人员行为隐蔽、利益链条复杂等挑战。部分公职人员将其资格证书挂靠于企业,不仅违规取酬,更可能使得该企业与其所在单位发生项目往来,进而引发利益输送等深层次腐败问题。为精准发现和查处此类隐形变异腐败,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纪检监察工委积极探索“数据+人工”双轨并进的工作模式,创新构建起“四源比对、轨迹拼图”的核查模型,通过对多维度信息的交叉验证,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在实际核查工作中,西园街道纪检监察工委工作人员依托大数据技术,制定了严谨的线上排查与比对流程。以其办理的两起具体案件为例,工作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先,以全国及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为初始突破口,快速定位被核查对象的注册证书信息;紧接着,运用“企查查”“天眼查”等公开企业信息平台,筛查挂证企业的历史中标记录,初步锁定关联项目,再精准检索中国政府采购网、四川政府采购网检索正式公示,核验政府采购类中标信息;进而延伸至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等平台,系统抓取工程建设项目中标公告,进一步扩展证据链。最终,结合被调查人的供述、挂靠中介机构提供的证明、以及微信聊天记录与银行流水等关键书证,进行四源比对,交叉验证,彻底还原“人、证、企、项目”之间的关联轨迹,形成完整可靠的证据全景拼图。
通过这一系列扎实、细致的核查工作,案件事实得以清晰呈现,涉事人员的挂证取酬行为被最终认定。案件的查办不仅成功处理了个别违规问题,更彰显出纪检监察部门主动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督能力的显著成效,体现了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精准化、专业化的鲜明导向,对潜在违纪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